专 栏

首 页

专 栏

示范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经验之一

来源:     作者:    编辑:chen    发布时间:2023-06-13 08:46    点击数: Views

基层教学组织是教学单位的业务主体,是落实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成长与发展、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载体。为适应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强化基层教学组织的建设与职能发挥,激活基层教学组织的效能,激发教师深入参与教学、潜心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组织了示范基层教学组织评选工作,评选出10个示范基层教学组织,现陆续推出他们的建设经验,供大家学习交流。

 

 

示范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经验之一

 

守正创新 团结协作 助力学科高质量发展

——混凝土结构课程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土木工程学院混凝土结构课程组经过近20年的建设,建立了完善的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已成为土木工程学科具有示范效应的优秀基层教学组织。课程组注重队伍结构的优化建设,形成了10余名专任教师的稳定团队,目前拥有教授1人、副教授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80%,拥有广东省土木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1人、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家1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防震减灾工程分会副秘书长1人、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地震学会可恢复功能防震体系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建筑结构领域首批百名杰青1人、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2人,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体现了教学、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科产教有机融合。

团队成员合影

 

    一、教学任务保障有力

混凝土结构课程组长期稳定地承担“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设计”“高等钢筋混凝土理论与应用”等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理论课程的教学,同时完成“混凝土梁板结构课程设计”、“单层工业厂房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组注重组织优化和思想建设,强化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教师每学年平均承担教学工作量约400学时,完成大一至大四近500名本科生和200名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并通过定期的教学活动和“传帮带”优良传统保证了教学质量,为土木工程学科的专业建设和毕业要求达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教研活动多样实效

课程组承担的课程多为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和开展改革创新,课程组建立了开放性的混凝土结构课程体系内涵发展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通过定期专题研讨会、课程经验交流会、互相听课、统一出卷、校际合作和校企产教融合等多种教研活动,形成精细化、智能化、一体化、多维度、全过程的课程教学模式,规范了课程管理,提升了教学质量,为拔尖卓越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校内专题研讨和经验交流采用相对固定与灵活弹性相结合的模式。每学期开学前、学期中、学期末和考试结束后均会召开专题研讨和工作交流会,统一教学要求和考核方式,控制授课质量偏差,探讨创新教学模式,交流行业新发展,分享经验与教训,审核、分析和评价课程的达成情况,总结需改进的问题和加强的措施,有效保证了课程目标的达成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课程组结合教师相互听课,不定期召开授课经验交流会,推广优秀授课方法和理念,共享多种课程资源,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探讨课程教学改革的路径,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建设成为我校土木工程专业首批符合工程认证要求的课程。深度参与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的修订。

校际间的专业交流与合作是促进教学发展的重要手段。课程组积极承办了第九届全国混凝土结构教学研讨会、第五届全国高校木结构设计竞赛及第六届木结构新进展论坛,课程组负责人作为大会主席或秘书长组织承办了第十四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议和第十三届结构振动与冲击荷载国际学术会议,通过会议与全国高校的老师进行交流,有效提升了课程组在全国的知名度;同时与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进行深度合作,共同开展混凝土系列课程建设。课程组还派出3位教师赴美国和加拿大做访问学者,支持2位教师在职攻读了博士学位,增加校际合作的同时,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育人和创新能力。

课程组通过校企合作,以科教融合反哺教学提升师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借助学院与中国建筑集团、广州建筑集团、杰出校友企业等优质企业签订的产学研合作协议,与大型企业进行了科产教深度融合,将装配式技术和建筑信息化等引入教学,获科产教融合项目近10项,成功获批与中建四局的省级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为培养教学水平精湛、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提供了条件,实现了团队成员专业、技术、科学和教学能力的相辅相成。

课程组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制定并落实师资培养计划及制度,选择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作为青年教师指导教师,以传帮带方式快速提升教学水平,青年教师在课程组试讲合格后才正式独立授课;同时课程组鼓励年轻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已先后有2人获全国青年教师混凝土教学竞赛奖二等奖,1人获33474蒙特卡罗活动大厅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奖二等奖,1人获土木工程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奖一等奖,既保证了课程组优秀教学经验的传承,又开拓了混凝土结构系列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

8776cfb12ac343e59587241197a8567

团队开展教研活动

三、 课程思政落实全面

专业类课程的教育教学,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是推进课程思政的“主渠道”和“主战场”。课程组在分析专业课程思政教育障碍的基础上,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色和混凝土结构系列课程特点,研究线上线下融合的思政元素筛选方法,进行了思政教学课程、教材和课堂教学各环节的一体化规划设计。出版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新形态”教材,完成了“混凝土结构设计”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和智慧树平台的搭建,开发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等9门课程的33474蒙特卡罗活动大厅雨课堂平台线上教学资源;同时还与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共同建设省级在线开放课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和“混凝土结构设计”。基于以上教学资源,开展了线上线下全过程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实践,将立德树人和课程思政有效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

四、 全面建设成效显著

课程组在交流、实践、学习、创新、合作和共享的过程中,逐渐凝练出方向和思路,在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成果评价、产教融合等方面开展了多项教育教学研究,课程组建设成效显著,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3年,课程组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及校级教研教改项目8项,广州市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33474蒙特卡罗活动大厅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优秀教学案例奖3项,发表教研论文4篇;《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新形态”教材获33474蒙特卡罗活动大厅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获广东省本科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课程思政优秀案例、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优秀案例、33474蒙特卡罗活动大厅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教学案例等奖项,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的建设提供了支撑。

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大规模工业化进程中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大需求,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下土木工程一流专业再升级目标为指导,课程组积极探讨了高质量创新驱动型人才第二课堂培养模式。近3年,指导2位同学完成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并在国际期刊《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Q1)发表论文;6位同学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 一等奖、二等奖,5位同学获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木结构设计邀请赛三等奖,10位同学获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木结构设计邀请赛二等奖、三等奖;6位同学获广东省第二届线上建筑施工仿真应用技能大赛本科组一等奖、三等奖、团体三等奖;10名同学获33474蒙特卡罗活动大厅第十五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4位同学获广东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9名同学获首届“广厦杯”粤港澳高校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一等奖、三等奖等。

3   指导学生参与创新项目

同时,近年来课程组教师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总体名列前茅,6人次获33474蒙特卡罗活动大厅本科课堂教学优秀奖一、二等奖,6人次获33474蒙特卡罗活动大厅四星级和三星级课程,并获批为33474蒙特卡罗活动大厅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五、 发展目标明确可行

结合国家对新工科建设的需求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基于对我国土建类本科专业工程教育认证、高等工程教育现状的分析以及国内外高校优秀成果经验的研究,在“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指导下,课程组制定了明确可行的建设目标。

(一)结合土木工程技术和智能建造的发展,继续优化调整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大纲和考核方式,细化课程管理机制,改进课程评价办法,进一步完善混凝土课程的教学体系和管理机制。

(二)持续加大课程思政的建设力度,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每一个环节教学,融盐于水,润物无声,建设高质量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示范案例,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新突破。

(三)深入落实课程持续改进机制,强化教学活动-评价-持续改进的教学闭环机制,切实做到持续改进措施与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相对应,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相对应,稳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四)结合现代技术的发展,以多种形式丰富线上资源,积极申报各类线上课程项目,联合其他高校建立虚拟教研室,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相互融合,全面提升线上混凝土课程的质量和影响力。

(五)大力加强课程组团队建设,吸纳优秀教师与加强青年教师培养相结合,提升课程组整体教学和教研能力,积极申报各类教改项目、参加高层次的教学能力大赛与指导学生进行各类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大赛,继续加大科产教融合力度和深度。

未来,混凝土课程组将秉承土木工程学院“土深厚 木参天 人尚勤 和致远”的院训,守正创新,团结协作,助力学校和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上一条:33474蒙特卡罗活动大厅特色微专业“家庭教育指导”顺利开班! 下一条:跨越时空山海 共享创新教学

邮编:510006        邮箱:webmaster@gzhu.edu.cn

通讯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移动网站

  • 官方微博

  • 官方微信

33474蒙特卡罗活动大厅版权所有     COPYRIGHT©1999-2021      粤ICP备 05008855号

XML 地图